“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大豐新實踐中實干爭先”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保障和改善民生專場

    參會人員:駱保國:大豐區能源發展中心主任;束伶俐:大豐區教育局副局長;張曉霞:大豐區民政局副局長;吳衛:大豐區人社局副局長;葉海濤:大豐區衛健委副主任。
    會議時間:2023年12月22日
    內容簡介:區委宣傳部、區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開展“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大豐新實踐中實干爭先”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本場發布會是系列主題發布活動的第五場—“保障和改善民生”專場。
    文字實錄

    茅慧文:各位記者朋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

    區委宣傳部、區政府新聞辦公室今天舉辦“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大豐新實踐中實干爭先”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五場——“保障和改善民生”專場,歡迎大家。

    今天的發布會邀請到區能源發展中心主任駱保國先生介紹全區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總體情況,區教育局副局長束伶俐女士,區民政局副局長張曉霞女士,區人社局副局長吳衛先生,區衛健委副主任葉海濤先生共同出席,并回答記者提問。

    現在請區能源發展中心主任駱保國先生作介紹。

    駱保國:我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優化公共服務優質資源供給,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用心用情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社會事業發展。

    一、聚焦民生短板,大力推進民生實事

    今年,我區在廣泛征集社情民意的基礎上,緊扣民生領域短板,突出群眾關注高、反映強烈的領域,總計承接省市區民生實事項目12類70項,計劃投資22.86億元,1-11月份,完成58項,完成率82.86%;完成投資22.56億元,占比98.69%。總體進度達超時序。

    1.社會保障類項目基本完成。增加高品質養老服務供給,改造提升1家標準化街道綜合性養老服務中心;新創建1家省級普惠托育機構;全面提升養老服務能力,為1100戶經濟困難獨居老人安裝一鍵呼叫、煙霧報警器裝置,為800戶老年人家庭實施適老化改造;為困境青少年建設“夢想小屋”25間;為3195戶經濟薄弱地區農村低保戶收看有線電視給予收視維護費補貼;改造提升1個省級示范性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關愛之家);改造提升14個示范性鄉村互助養老睦鄰點;有效提供法律援助,新增建設6個法律援助工作站點。

    2.就業富民類項目進展迅速。就業困難的人員實現靈活就業或者到企業就業的,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兜底幫扶無法就業人員安排公益性崗位就業;鼓勵多種方式保障企業用工,符合條件的以獎代補;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就業,新開發750個高質量就業見習崗位;優化提升2個標準化“家門口”就業服務站,這些項目都已提前“收官”。

    3.教育供給類項目基本完成。改善提升中小學9所、開設16個“愛心暑托班”、大豐區體育場、大豐區體育館、大豐區游泳館實施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服務都已完成;豐中體育館工程主體建筑7500㎡及操場跑道等附屬工程接近收尾。

    4.生態環境類項目均已完成。推進農村河道生態治理,建成農村生態河道98公里;治理農村生活污水,新增完成11個行政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農村戶廁改造,新建、改造提升農村戶廁10000戶;新建2個綠美村莊等項目均已完工。

    5.群眾“急難愁盼”便民項目全部完成。例如城區4個路口設置16座遮陽擋雨棚;改造2座城市公廁;城北中轉站改造提升;老舊小區增設電梯40部;完新增450個公共停車泊位;建設各類公共充電終端143個;新增15個公共地下空間4G/5G信號覆蓋;新增31個行政村5G信號覆蓋;在6個鄉鎮街道推行遠程公證服務;完成35個鎮村政銀合作“蘇服辦”便民服務點布點;新建健身步道5公里;安裝4套二代智能健身路徑、提檔升級30套一代全民健身路徑;實施城市綠地特色活力空間8處;建成智慧廣電鄉村6個;改造8個老舊小區;建設安置房960套;建成保障性租賃住房200套。

    此外,建設2個“15分鐘醫保服務圈”省級示范點、對標建設1個基層五級中醫館、大橋中心衛生院綜合樓、農村公路提檔升級、路口設施優化提升工程、城鄉公益性骨灰安放(葬)設施等實事均取得較好成效,其余項目也都已達到或超過序時進度。

    二、聚焦民生福祉,大力促進富民增收

    全區上下共同努力,推動經濟運行穩中向好,促進富民增收。1-3季度,全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88.5元,同比增長6.2%,其中城鎮居民37781.4元、同比增長5.7%,農村居民25430.6元、同比增長6.7%。

    1.強化就業優先政策,促進居民就業增收。穩定就業規模。貫徹落實社保減免、穩崗返還等援企穩崗政策,助力企業減負,穩住就業基本盤。1-11月累計減征失業保險費3558.65萬元,穩崗返還1882.59萬元。擴大就業容量。建好人力資源產業園,運營好鹽城家政大豐產業園。常態化舉辦勞務招聘、校園招聘等活動,促進供需精準匹配,前三季度城鎮新增就業6410人。全力扶持創業。落實創業擔保貸款和貼息政策,持續優化創業環境,鼓勵有一定創業能力和創業條件的勞動者返鄉創業。抓好兜底保障。做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失業人員等就業重點群體就業幫扶,計劃全年開發公益性崗位450個,已成功安置232名就業困難人員。鼓勵就業困難人員靈活就業,向27635人次就業困難人員發放靈活就業社保補貼9542.54萬元。

    2.加大創業創新支持力度,拓寬居民增收空間。優化創業創新環境。推進“蘇政辦22條”服務事項和公共服務事項“省定清單”網上運行。強化創業財稅金融政策支持。1-11月發放富民創業擔保貸款524筆總額5279.2萬元,貼息資金425.11萬元。為746戶企業提供融資擔保29.28億元,為115戶企業提供過橋資金7.58億元。加強創業平臺載體建設。舉辦2023鹽城市大豐區返鄉創業大賽,圍繞“一帶兩區三中心”目標,加快融入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成功創建江蘇省創新型示范區,長三角新能源產業科創中心成功掛牌。

    3.實施農民收入十年倍增計劃,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推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年內招引億元以上農業產業化項目6個,開工建設千萬元以上農產品加工項目14個。1-11月農業全產業鏈開票銷售額109.79億元,目標完成率94.64%。組織“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建設,扶持引導鎮、街道圍繞蒜、蔥、花卉、果品等特色優勢農產品,構建“1+1+N”產業化運營機制,實現農產品網絡營銷同比增長超10%。深化普惠金融服務。全區設有農村金融服務點311個,實現普惠金融服務網絡全覆蓋。今年授信農戶8.03萬戶,投放貸款37.35億元。促進集體增收。鼓勵引導村集體發展自營項目,支持村集體興辦社會化服務組織、勞務公司等經營實體,增加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預計今年全區村集體經營性收入18902.97萬元,村平86.71萬元,218個村(居)全部達50萬元以上,其中100萬元以上村達60個,占總村數27.5%。

    三、聚焦分配改革,大力推進共同富裕

    1.大力發展區域經濟,壯大社會財富分配基礎。前三季度,全區地區生產總值589.23億元、同比增長0.9%。全口徑工業開票銷售1234.4億元、同比增長0.9%。前三季度服務業增加值319.31億元、增速1.0%。1-10月實現規上服務業營收49.66億元,新增規上服務業企業34個。1-11月固定資產完成投資266.6億元。1-11月份,全區億元以上新開工項目89個,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5個;新投產億元以上項目58個,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3個,預計全年億元以上項目新開工115個、新投產80個。

    2.促進重點群體增收,穩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優化事業單位工資收入分配,推動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區直公立醫院原則上按當地其他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基準線水平的100-180%核定績效工資總量。建立普通高中學校教師延時工作津貼制度,建立教育人才獎勵經費。今年發放教師延時工作津貼3755.58萬元、教育人才獎勵215.32萬元。完善區屬國有企業薪酬管理制度,增加薪酬水平向關鍵崗位、生產一線崗位和緊缺急需的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傾斜。加強靈活就業服務,推進零工市場建設,建立大豐區零工市場。推進零工驛站建設,以標準化“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建設為主體,統籌整合零工驛站、家政服務示范點等服務功能,打造“一站多能”“三站合一”的“家門口”就業服務站2個。

    3.逐步健全再分配調節機制,彰顯共同富裕普惠導向。完善社會民生兜底保障措施,落實困難群眾生活補助自然增長機制。推動社會保險擴面提質。實施新一輪社會保險擴面征繳三年提升行動,全區86名基層快遞網點人員、104家企業1960名超齡人員、30家企業820名實習生參加了工傷保險,全區建設工程新開工項目工傷保險參保率達100%。進一步降低群眾就醫負擔。貫徹落實《2022年全市藥政工作要點》,強化基本藥物主導地位,保障群眾基本用藥需求,基層醫療機構基本藥物配備占比71.02%,金額占比69.51%。強化低收入人群托底保障。全年實現保障低保對象4765人,發放救助金3593.48萬元,保障特困人員1467人,發放救助金2289.17萬元。加大教育助困力度,2023年預算安排扶貧助學地方配套資金700萬元。

    下一步,我們將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講話精神,更加突出就業優先導向,織密扎牢社會保障網,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努力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更加充實、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茅慧文:感謝駱保國主任。

    下面進入記者提問環節,請這位媒體記者提問。

    區融媒體中心記者:束局長,您好!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辦好教育,事關發展之本、民生之基。請您介紹一下我區在全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方面有哪些經驗做法?

    束伶俐:感謝您的提問。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堅強領導和上級主管部門的精心指導下,區教育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省、市教育工作會議和大豐區教育高質量發展會議精神,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上下一心,拼搏實干,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和幸福感。

    一、持續優化教育資源。近年來累計投入資金近30億元,新增中小學總建筑面積30多萬平方米,新建校區3個,增加中小學學位1.08萬個,新建幼兒園7所,增加學前教育學位2000多個。積極打造鄉村“精品學校”,改擴建校舍5.2萬平方米,培育出草堰小學、三圩小學、漁業小學等一大批特色鮮明的農村精品學校。全力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先后建成錄播教室50個、創客教室20個,所有中小學均達到省教育技術裝備標準要求,中小學省級“智慧校園”占比達100%。二、全面提高師資水準。大力實施“三名”工程,現有在職省級以上名教師14名、省卓越校長創新培育計劃培養對象2名、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培養對象7名、省優秀鄉村青年教師獎勵培養對象5名、鹽城市名校長4名、市領航名師3名,鹽城市學科帶頭人和教學能手310名,市、區級“四有”好教師團隊26個,區級及以上骨干教師占比率達46.4%。近五年累計招錄補充教師1000余人,隊伍年齡結構和學歷結構進一步優化。三、不斷提升教育維度。新教育向縱深推進,“融課堂”建設成果顯著,中高考不斷取得新突破,中考總均分、全科合格率和高考本科達線率、本一達線率等均位居全市前列;義務教育學業質量監測各項指標均高于省、市平均水平,教育綜合質量保持鹽城先進水平。遴選優質龍頭學校,以領辦、牽頭等方式,組建義務教育集團2個、學校發展共同體8個,輻射帶動城鄉薄弱學校、新建學校共同發展。四、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堅持“一校一品”,鼓勵“一校多品”,全區現有全國體育項目特色學校18所、省級校園特色文化建設項目5個。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德育教學品牌“行知互動劇場”被評為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創新項目。連續14年舉辦“陽光體育藝術節”,廣泛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體藝活動,區體育局連續多年獲國家體育先進單位和省體育先進單位。五、用心打造惠民工程。全面落實“雙減”政策,堅決筑牢課堂主陣地,讓學生在校內“吃飽”“吃好”;牽頭相關部門,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整治,切實減輕家長學生負擔;開展課后服務,師生參與率近95%。實施學生在校集中就餐工程,新建、改擴建食堂21個。實施教室空調裝配工程,為全區62所中小學校裝配空調近3000臺。實施課桌椅煥新工程,更新課桌椅2.2萬套。實施教室照明增亮工程,裝備健康護眼燈具3468盞。實施“陽光午餐”民生工程,每日面向全區中小學(幼兒園)師生集中配送食材7萬份次。實施“潤心行動”,全力護航青少年健康成長,每年向各類困難家庭學生發放助學金近1000萬元。

    今后,我們將進一步聚焦優質、均衡、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全區教育現代化建設,全力提升教育質量,把教育服務民生工作做實做好,真正辦人民滿意的大豐教育。

    謝謝大家。

    茅慧文:謝謝束局長的回答,下面繼續提問環節,請這位媒體記者提問。

    區融媒體中心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民政工作關系民生、連著民心,是社會建設的兜底性、基礎性工作。去年,大豐區民政局堅持改革創新,勇于擔當作為,高質量考核位居全市第一。請您介紹一下民政局今年在筑牢民生保障屏障,持續提升民生幸福指數方面有哪些經驗做法?

    張曉霞:感謝您的提問,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區民政局緊緊圍繞群眾期盼、品質升級、協調發展、基礎提升四個方面,精心編織為民服務網,著力破解民生堵點難點,努力在全面推進民政工作現代化建設、高質量發展上取得新成效。

    一、聚焦群眾期盼,強化民生兜底保障

    一是加大救助力度。深化社會救助擴圍增效,截至目前,共保障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低保邊緣家庭和支出型困難家庭6748人,發放救助資金5872.65萬元;臨時救助1247人次,發放救助資金216.71萬元。構建“物質+服務+保險”綜合救助模式,為915名分散特困人員提供分檔照料護理上門服務,積極做好“8·13”龍卷風自然災害救助工作,救助受災群眾219人32.85萬元,協調保險公司通過民生托底救助綜合保險項目先行賠付傷亡者41.5萬元。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區慈善總會、眾心助困幫扶困難群眾2.4萬人次2536.55萬元。二是強化預警監測。將社會救助服務納入網格化管理,以“小網格”服務“大救助”。摸排走訪困難群眾共計6498人,納入低保342人、特困人員158人、低保邊緣家庭81人、支出型困難家庭51人,實現早發現、早介入、早救助。三是凝聚關愛合力。投入280萬元對景尚名城社區用房4樓進行未保中心改建,對生活無著、遭受監護侵害、暫時無人監護等未成年人實施救助。與區第二人民醫院合作,新建成1個省級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點,滿足精神障礙患者向家庭和社會過渡的實際需求。積極開展“寒冬送溫暖”與“夏季送清涼”專項救助行動,保障流浪乞討人員的生命安全和基本權益。

    二、聚焦品質升級,拓寬養老服務供給

    一是堅持基本養老普惠服務均等化。出臺《2023年度全區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發展工作要點》《大豐區長者食堂建設運營指導意見》等文件,構建養老服務政策支撐的“四梁八柱”。建立高齡、困難、空巢獨居等重點老年群體日常探視、定期巡訪、結對幫扶3項制度,與920名分散供養對象簽訂“四方”關愛照料服務協議書。二是堅持居家社區機構養老發展一體化。升級“互聯網+養老”,依托區智慧養老指揮調度中心和服務信息平臺,為3萬余名老年人提供10類50項服務,今年完成上門服務39.7萬人次。為1000戶特殊困難及高齡老年人完成適老化改造,為1100戶空巢獨居老人安裝“一鍵呼叫”裝置,提供應急呼叫服務。完善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形成中心、站、點三級網絡,今年新建樞紐式養老綜合體1個,示范性鄉村睦鄰點14個、城鄉長者幸福食堂15個,全區“15分鐘養老服務圈”基本建成。在新豐率先試點“開放式養老”,引導養老機構專業服務走出院門,向家庭、社區輻射延伸。三是堅持養老事業產業協同化。舉辦“鹽年益壽·豐韻頤養”康養品牌(上海)推介會,發布康養線路6條,全力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產業發展的高品質康養宜居地。與上海徐匯區民政局簽訂《推進旅居式養老合作協議》,推動滬豐兩地協同發展。在部分小區創新開展“物業+養老”服務,由養老服務企業、物業服務企業合作,鏈接社會服務資源,今年以來,已為老人服務600余人次。

    三、聚焦協調發展,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一是殯葬服務管理能力不斷提升。先后批復同意草廟鎮、大橋鎮、上海農場各新建1處農村公益性公墓,指導西團鎮眾心村公墓新建1座骨灰堂。制定出臺《關于進一步規范遺體接運管理工作的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規范殯儀服務車輛管理。二是婚姻登記服務水平穩步提升。大豐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被確定為鹽城市唯一一家集中補領婚姻登記證試點單位,主動上門服務,為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補證對象提供便捷服務。舉辦5.20“以愛之名—見證幸福”、8.1建軍節“情系軍綠只因有愛”、七夕節“七鵲為橋夕望有你”等集體頒證活動,引導廣大青年弘揚簡約、適度、文明的婚俗新風。三是地名公共服務能力不斷增強。古慶豐橋、沈灶村、殷灶村入選市級地名文化遺產名錄。開展“我心中的紅色地名”主題征文活動,弘揚紅色地名文化。

    四、聚焦基礎提升,提高社區治理水平

    一是堅持黨建引領聚合力。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政治引領作用,建強上下貫通、統籌有力的基層組織體系。深入推進“五社聯動”機制,鼓勵基層廣泛運用村民協商共治、村民積分管理等創新工作治理方式。二是堅持規范服務強治理。突出社區規范化治理的“十大功能”,聚焦“十有”微服務,將全區268家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全部納入規范化管理。草堰鎮三元村、西團鎮龍窯村、大橋鎮潘丿村三家2023年省為民辦實事工程圓滿完工。三是堅持多元共治促提升。對67家社會組織開展“雙隨機、一公開”檢查,清理注銷長期不年檢、不換屆“僵尸型”社會組織19家,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

    謝謝大家!

    茅慧文:謝謝張局長的回答,下面繼續提問環節,請這位媒體記者提問。

    區融媒體中心記者:就業是民生之本,解決就業問題、保障就業是一項長期工作,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人社部門也是織密扎牢民生底線的重要部門,請介紹一下人社部門在促進就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方面有哪些具體舉措和成效?以及下一步將從哪些方面入手持續保障民生?

    吳衛;感謝您的提問。就業和社會保障牽動著千家萬戶的生活。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人社部門的精心指導下,大豐區人社局積極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推進社會保障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一、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一是落實援企政策。出臺《鹽城市大豐區工業企業用工招引激勵獎勵辦法》,通過“產業+政策”促進優質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來豐落戶。落實社保補貼、吸納就業補貼、稅費減免等支持政策“直補快辦”。今年以來,減征失業保險費3559萬元,惠及參保單位5955戶。發放穩崗返還補貼1651.76萬元、一次性擴崗補助123萬元。開展補貼性技能提升培訓1.3萬人次,發放各類技能提升補貼1729萬元。二是創業帶動就業。舉辦2023鹽城市大豐區返鄉創業大賽,28個優秀創業項目參賽,3個項目參加“創響江蘇”高校畢業生青年人才創新創業大賽省賽。發放富民創業擔保貸款5279萬元,支持成功自主創業1818人。通過加大資金扶持力度,推動人才、技術、成果和項目有效對接。加快建設創業孵化平臺,指導恒北文創街創建市級創業示范基地。三是保障困難群體就業。結合“家門口就業服務站”“五類重點群體幫扶”等為民辦實事工作,大力推進就業困難人員“1311”服務,向各類就業困難群體推送本地企業招聘、就業創業服務短信12.3萬條、燃信1.2萬條。加強公益性崗位開發力度,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成功安置就業困難人員222名。鼓勵就業困難人員靈活就業,向1.84萬名就業困難人員發放靈活就業社保補貼6245萬元。

    二、持續健全社保體系。一是聚力實施擴面征繳。全區基本養老、工傷、失業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13.54萬人、13.81萬人、10.86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覆蓋34.65萬人。被征地農民納入社會保障15187人,覆蓋率達100%。為4914名各類困難群體代繳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費,符合代繳條件的困難群體參保登記、保費代繳、待遇領取三個100%全覆蓋。二是壓茬推進待遇提升。調整6.14萬名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人均增加養老金103.1元/月。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每人每月上調5元,達250元/月,連續10年保持鹽城地區最高標準。三是有力推進服務保障。社保卡是民生服務的重要載體。我區將社保卡“一卡通”列入政府為民辦實事工程,發卡覆蓋率、卡激活率、應用功能項目等居于全省前列,應用成果入選江蘇省基層智慧治理優秀案例。開通“下移基層社銀合作服務窗口”40個,“零工驛站、家政服務進社區”示范網點2個,升級打造了“10分鐘人社便民服務圈”。

    三、全力助力高校畢業生就業。高校畢業生是寶貴的人才資源,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事關全區經濟發展,事關社會和諧穩定。今年以來,全區引進高校畢業生4150人。一是精準對接促匹配。征集高校畢業生崗位需求2533個,開展“校地校企對接會”18次,邀請高校來大豐開展“訪企拓崗”活動10次。新設區級就業見習基地9家,組織753名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及失業青年參加就業見習,參加見習人數全市最多。蜂巢能源、正泰新能源等2家企業被認定為江蘇省就業見習示范培育基地。二是暢通渠道引人才。持續開展“才聚大豐,就等你來”校園招聘系列活動,組織重點企業赴56所高校參與校招活動68場,招聘場次數量創歷史新高。穩定擴大事業單位、“三支一扶”等招聘規模,招聘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和“三支一扶”人員261人。招聘名校優生79名,聘用8名優秀大專畢業生到村任職。三是落實政策強保障。設立高校畢業“一件事”服務專窗,集成高校畢業生求職登記、檔案接收、組織關系接收、落戶“一條龍”服務。

    建立“黃海明珠”人才不見面云服務機制,實現人才綠卡“云申報”、人才補貼“云兌現”,做到“一次申報、全程網辦”。上半年,以“云申即享”方式發放人才卡1372張、人才補貼8710萬元。

    下一步,我們將立足群眾需求,進一步細化工作任務目標,以群眾滿意為目標導向,持續推動民生福祉改善。一是推動高質量充分就業。開展穩定用工專項提升行動,持續推進“百名黨員服務百企”,針對性提供用工指導、用工招聘。穩步推進大豐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建設,大力度做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下崗失業人員、失地農村勞動力等重點群體就業幫扶工作。二是構建高標準社保體系。積極探索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動員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員按照較高檔次繳費,享受更高待遇。進一步完善失業保險金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保障失業人員基本生活。三是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持續加強校地校企合作,加速推動滬豐產業、技術、人才深度融合。充分挖掘高質量見習崗位,加強就業見習供需對接。暢通各類技能人才等級晉升渠道,全力培養行業高端領軍型高技能人才。

    茅慧文:謝謝吳局長的回答,下面繼續提問環節,請這位媒體記者提問。

    區融媒體中心記者:葉主任,能不能請您介紹一下后疫情時代,大豐在擴大優質醫療資源,提升醫療服務能力,推進健康大豐建設,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高層次醫療衛生健康需求等方面的經驗做法和成效。

    海濤: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感謝您對衛生健康工作的關心,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今年以來,我區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推進有品質、有內涵的健康大豐建設為目標,提高組織水平,強化部門協作,健全服務體系,提升服務能力,推進醫療重心下移、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持續增強人民群眾衛生健康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衛生健康服務體系日趨完善。圍繞構建“1+3+N”符合大豐區情的新時代衛生健康服務體系(1指蘇北健康管理中心,提供疑難雜癥診療和高端醫療服務供給;3指現有區鎮村三級醫療網絡,滿足群眾常見病多發病診療;N指覆蓋城鄉的民營醫院、門診、廠場醫務室),我區有效擴大優質醫療服務供給,著力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和水平,全力打通服務群眾健康“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中山醫院蘇北健康管理中心已實現試運轉,12個科室開診,群眾足不出區就能享受到國內領先的醫療服務。大豐人民醫院成為南通大學杏林學院附屬醫院;大豐中醫院與常州市老年醫院、常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合作共建老年醫學科和ICU;區婦幼保健院簽約成為江蘇省婦幼保健院技術支持單位。全區新增名醫工作室11個,開展三、四級手術562例。新增省社區醫院1家,達國家優質服務基層行推薦標準單位4家,省市特色科室3個,五級中醫館1個,省甲級村衛生室4家。

    二、緊密型醫共體建設穩步推進。全力推進數字化醫共體“十張網”建設,實現遠程會診、區域心電、影像、檢驗、消毒供應、病理等同質化服務覆蓋面。扎實開展專家下基層工作,人民醫院、中醫院定期、定點、定專家,到基層開設專家工作室(聯合病房),幫助提升服務能力,已建成專家工作室22個。堅持醫防融合發展,大豐人民醫院專門成立全科醫學科,為基層提供眼底照相診斷、轉診治療等服務。今年3月份,國家衛健委基層司專門在我區召開了縣域醫共體背景下慢性病管理試點項目結題會,對我區相關工作予以高度肯定。

    三、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加強。強化人才招引,繼續實施“豐醫英才計劃”,全年招引名校優生8人,校園招聘及社會公開招聘本科及以上醫學類人才47人。強化人才培養,組織開展了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青年論壇;聯合揚州大學醫學院舉辦院長管理能力提升培訓班,提升公立醫療衛生機構領導干部的管理能力和綜合素質。近期組團赴徐州、南京招聘2024年畢業的應屆醫學人才,24名碩士研究生簽訂就業協議,為歷年之最。

    四、重點人群健康保障持續增強。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健全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依托大豐中醫院新建老年醫院,新增老年心理科、營養科、重癥醫學科等科室。大豐人民醫院建成省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優秀單位。醫養結合融合發展,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簽約率100%。成功舉辦“幸福大豐桑榆風采”首屆重陽文化周活動,區老齡協會建成省級“敬老文明號”。高效實施婦女兒童實事項目,全區婚檢率達95.42%、產前篩查率96.78%,完成宮頸癌篩查25601例、乳腺癌篩查25779例,完成適齡女生HPV疫苗首針接種1674人。積極落實生育支持政策,健全完善普惠托育服務體系,開展“一鄉鎮一街道一普惠”托育機構建設活動,全區共有托位數2310個,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達3.51個,達到省定標準。

    下一步,我區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改革創新為動力,聚焦服務供給,持續增厚衛生健康服務資源;堅持改革創新,不斷增強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強化公平可及,全力增進人民群眾健康福祉,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大豐新實踐提供堅實的健康支撐。

    謝謝大家。

    茅慧文:謝謝葉主任的回答。由于時間關系,本場發布會到此結束,再次感謝各位發布嘉賓和媒體朋友,再見。

    新聞發布會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黑山县| 襄汾县| 鹿泉市| 武冈市| 湖南省| 图们市| 区。| 永修县| 名山县| 杭锦旗| 江永县| 灵武市| 玉龙| 阿勒泰市| 岱山县| 海林市| 肥东县| 偃师市| 灌云县| 屏东县| 白银市| 萨嘎县| 大埔区| 南江县| 固镇县| 和田市| 张掖市| 定陶县| 晋中市| 衡南县| 静海县| 石城县| 台北县| 沂南县| 荃湾区| 塘沽区| 山西省| 集贤县| 修水县| 荆州市| 商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