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各區(園)管委會,區各有關部門和單位:
《鹽城市大豐區專精特新企業培育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已經區政府研究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鹽城市大豐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4年2月2日
鹽城市大豐區專精特新企業培育
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激發中小企業發展活力,促進全區中小企業提質增效,現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區委十三屆七次全會精神,以高質量發展為統攬,以新型工業化為引領,以專精特新為方向,通過示范引領、政策扶持和精準服務,加速培育更多優質中小企業,推動全區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為中國式現代化大豐新實踐貢獻更大力量。
二、工作目標
到2026年,全區支持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和發展的政策體系不斷完善、要素供給持續優化、發展環境顯著提高,專精特新企業實現“量”“質”齊升,逐步形成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的良好態勢。
1、優質主體顯著壯大。到2026年,力爭新培育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3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0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50家和創新型中小企業480家以上。
2、“專業化”更加凸顯。到2026年,專精特新企業采用專項技術或工藝,生產制造專用性強、專業特點明顯、市場認可度高的產品,進一步拓展市場,在全國細分市場占有率超10%的專精特新企業達到70家。
3、“精細化”更加高效。到2026年,專精特新企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實現全覆蓋,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80%,經營管理數字化普及率達85%,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90%,全要素生產效率顯著提升。
4、“特色化”更加鮮明。到2026年,專精特新企業發揮其在強鏈補鏈延鏈中的關鍵作用,推動特色集聚,聚鏈成群,新培育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2-3個。
5、“新穎化”更加突出。到2026年,專精特新企業成為全區自主創新的中堅力量,專精特新企業平均研發投入強度達到5%,累計新增Ⅰ類知識產權200件。
三、重點任務
通過全面實施梯度培育、創新驅動、轉型升級、質量提升、產業強鏈等五大工程,推動要素資源向優質中小企業集聚,引導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
(一)實施梯度培育工程
1、擴充完善培育庫。圍繞區“3456”產業,聚焦產業龍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優勢成長企業以及新投產產業項目,對照“專、精、特、新”標準,建立“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動態后備培育庫,形成“一企一冊”培育檔案,分層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群體,推動全區中小企業從“低到高”梯次轉變。(責任單位:區工信局、區科技局、區市場監管局,各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各區(園)管委會。以下均需各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各區(園)管委會落實,不再單獨列出)
2、強化精準培育。完善專精特新企業服務專員制度,為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配備服務專員,提供精準化服務,幫助企業及時解決生產經營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保障企業平穩運行。常態化開展專項咨詢診斷服務,邀請專家從技術研發、精益生產、精細管理等方面,幫助中小企業查找薄弱環節,制定“補短板”方案,提升中小企業發展水平。加強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鼓勵各類服務平臺為專精特新企業提供智能制造、科技創新、管理咨詢等專業化服務,推動更多優質社會服務資源直達企業。(責任單位:區工信局、區科技局、區市場監管局、區企業發展服務中心)
3、加強要素保障。深入實施“黃海明珠人才計劃”和卓越工程師培育、青年人才培優、高技能人才培養“三大行動”,加快集聚一批領軍人才和專業工匠,為專精特新企業突破關鍵技術提供人才支撐。支持專精特新企業參加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江蘇優品?暢行全球”等展銷活動以及線上展銷平臺,幫助企業拓展國內國外市場,進一步提升市場占有率。鼓勵金融機構推出“專精特新”綜合金融服務方案,定向支持細分領域經營能力強、創新能力突出的中小企業,提供專業化、定制化的金融服務,助力專精特新企業發展。(責任單位:區委組織部、區人社局、區商務局、區地方金融監管局、區企業發展服務中心)
(二)實施創新驅動工程
4、提升企業創新能級。支持專精特新企業自建或共建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工業設計中心、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研發機構,提高自主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推動企業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專注細分領域研發新技術、新工藝,形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到2026年,專精特新企業實現研發機構全覆蓋。(責任單位:區科技局、區工信局、區發改委、區人社局)
5、加快知識產權創造。貫徹落實國家知識產權局、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知識產權助力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堅持創新發展引領產業轉型升級,引導企業進行知識產權布局,大力培植附加值高、成長性好的專利密集型產品,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對專精特新企業提供“菜單式”政策支持和個性化服務指導,加快提升專精特新企業發明專利擁有量,加速知識產權海外布局。到2026年,全區專精特新企業新增I類知識產權200件。(責任單位:區市場監管局、區工信局)
6、促進成果轉化落地。推動專精特新企業與高校、新型研發機構建立合作,協同推進科學技術開發與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實現企業技術需求與高校技術成果有效對接,加速科技成果的引進和轉化。加大專精特新企業新技術、新產品推廣應用,組織企業參加“鹽創新品”系列活動,優先推薦納入《鹽城市創新產品應用示范推薦目錄》《省重點推廣應用的新技術新產品目錄》。到2026年,全區專精特新企業新簽訂產學研合作項目100項,新認定“鹽創新品”10個以上、省“新技術新產品”6個以上。(責任單位:區科技局、區工信局、區市場監管局)
(三)實施轉型升級工程
7、推進智能化改造。引導專精特新企業實施智能化改造項目,普及應用數字化和系統集成技術,推廣使用數控加工中心、工業機器人、成套生產線等關鍵技術裝備,改進設備運行質效、優化生產工藝、提高生產效率,提升核心競爭力。到2026年,全區專精特新企業新增市級以上智能車間30個以上、省智能工廠(標桿工廠、5G工廠)5個以上。(責任單位:區工信局)
8、引導數字化轉型。深化專精特新企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鼓勵企業利用互聯網開展全流程改造,應用CAX、ERP、MES等信息系統,推動研發設計、采購供應、生產制造、倉儲物流、產品服務等環節集成互聯和云端遷移,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實現數實融合。到2026年,全區專精特新企業新增省星級上云企業100家。(責任單位:區工信局)
9、促進綠色化發展。開展工業節能診斷,加快國內外先進節能、節水、節材的工藝技術應用,引導專精特新企業圍繞用地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要求,從廠房設計、設備采購、工藝優化、物料使用等方面進行改造提升,打造一批綠色示范工廠。到2026年,全區專精特新企業新建成省級以上綠色工廠10家。(責任單位:區工信局、大豐生態環境局)
(四)實施質量提升工程
10、全力提升產品質量。引導專精特新企業應用先進的質量管理工具和生產控制方法,開展質量攻關、質量比對,優化產品設計和生產流程,推進精益制造,提高產品質量,爭創質量獎。鼓勵專精特新企業推進質量認證、產品鑒定、檢驗檢測等認證認可體系建設,或產品通過發達國家和地區產品認證,推動主要產品質量水平進入國內、國際先進行列。到2026年,全區專精特新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全覆蓋,獲得市長質量獎(提名獎)2-3個,省長質量獎(提名獎)取得新突破。(責任單位:區市場監管局、區工信局)
11、加快企業品牌培塑。支持專精特新企業制定品牌發展規劃,加強商標注冊、使用、保護,加快推動創新成果向自主商標品牌轉化,提前布局發展領域。組織專精特新企業參加“中國品牌日”等活動,加強品牌宣傳、保護和推廣,提高品牌的信譽度和知名度,形成更多有影響力的“大豐制造”優質品牌。到2026年,全區專精特新企業自主商標擁有率達80%以上,培育“江蘇精品”制造業企業1-2家。(責任單位:區市場監管局、區發改委、區工信局)
12、加強標準體系建設。引導專精特新企業對照國際、國內先進標準開展達標提升行動,主導或參與研究制定國際、國家、行業和先進團體標準,提升產品標準水平,以標準化引領轉型發展。推動專精特新企業加入全國性行業協會,參與協會的建設和管理,同時加強與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對接交流,主動參加各類標準化活動,不斷提升行業話語權。到2026年,全區專精特新企業新創建各類標準30項。(責任單位:區市場監管局、區工信局)
(五)實施產業強鏈工程
13、培育產業龍頭企業。圍繞區“3456”產業體系,每個制造業產業選擇1-2家引領作用大、創新能力突出、發展潛力好的專精特新企業,引導企業通過壯大主業、資源整合、業務流程再造等方式實現規模擴張,支持企業登陸北交所上市發展,加快形成一批根植大豐、引領產業發展的領軍企業。到2026年,力爭在全區重點產業中培育3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責任單位:區工信局、區發改委、區地方金融監管局)
14、推進產業協同創新。健全產業科技創新體系,推動產業龍頭企業開放科創平臺、資源,聯合鏈上專精特新企業開展共性關鍵技術攻關,突破一批“卡脖子”關鍵技術,加快完善產業技術鏈條。鼓勵專精特新企業發揮自身優勢,參與產業關鍵核心技術(裝備)攻關項目,開展重點產業鏈關鍵環節的訂單式研發,為產業鏈提供更多關鍵配套,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到2026年,全區專精特新企業實施科技項目50項以上。(責任單位:區科技局、區工信局、區發改委)
15、打造特色產業集群。堅持培優企業與做強產業相結合,發揮制造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等龍頭骨干企業標桿引領作用,帶動上下游中小企業提升產品技術、工藝流程、質量管理等水平,進一步優化產業協作配套,加速特色集聚,形成產業聚焦、優勢突出、活力迸發的產業集群。到2026年,新培育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2-3個。(責任單位:區工信局)
四、組織保障
1、加強組織領導。區工業強區領導小組強化對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工作的整體部署和統籌指導,形成高效協同的工作推進機制。區工信局牽頭負責培育工作的綜合協調和組織實施,區各有關單位根據工作職能,分工做好指導和服務工作。各鎮(街道、區園)為培育工作責任主體,要迅速建立工作推進機制,明確培育計劃,落實工作責任,細化工作措施,確保培育工作有效推進。(責任單位:區工業強區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2、強化政策落實。全面落實國家、省、市關于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加強跟蹤服務,確保直達快享、應享盡享。進一步優化區級財政專項資金支持方向,重點支持企業技改升級、質量提升、科技創新以及智能制造等,構建多層次、寬領域政策扶持體系,助力專精特新發展。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長效機制,有效保障中小企業合法權益。(責任單位:區發改委、區財政局、區工信局、區科技局、區商務局、區市場監管局、區地方金融監管局、區企業發展服務中心)
3、營造良好氛圍。加強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相關政策的宣傳,定期開展政策宣講、專題解讀等活動,直接送政策進園區、到企業,激發企業積極性。選樹一批專精特新發展典型企業,強化示范引領,綜合運用網絡、電視、報紙等媒體,通過開辟專欄、制作專題、活動宣傳等方式,積極推廣典型企業的創新經驗和先進做法,營造支持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的良好氛圍。(責任單位:區委宣傳部、區工信局、區企業發展服務中心、區融媒體中心)
附件:全區專精特新企業培育計劃表(2024-2026年)
附件
全區專精特新企業培育計劃表(2024-2026年) | |||||||||||||||||||
鎮(街道、區園) | 2024年新培育數 | 2025年新培育數 | 2026年新培育數 | ||||||||||||||||
創新型 中小企業 | 專精特新 中小企業 | 專精特新 “小巨人” | 創新型 中小企業 | 專精特新 中小企業 | 專精特新 “小巨人” | 創新型 中小企業 | 專精特新 中小企業 | 專精特新 “小巨人” | |||||||||||
全區合計 | 150 | 45 | 12 | 160 | 50 | 13 | 170 | 55 | 15 | ||||||||||
大中街道 | 14 | 3 | 2 | 14 | 4 | 2 | 15 | 4 | 2 | ||||||||||
草堰鎮 | 5 | 1 | 6 | 1 | 7 | 1 | |||||||||||||
白駒鎮 | 8 | 2 | 9 | 2 | 9 | 2 | |||||||||||||
劉莊鎮 | 8 | 2 | 9 | 2 | 9 | 2 | |||||||||||||
西團鎮 | 14 | 3 | 1 | 14 | 4 | 1 | 15 | 4 | 1 | ||||||||||
小海鎮 | 8 | 2 | 9 | 2 | 9 | 2 | |||||||||||||
大橋鎮 | 5 | 1 | 6 | 1 | 7 | 1 | |||||||||||||
草廟鎮 | 5 | 1 | 6 | 1 | 7 | 1 | |||||||||||||
萬盈鎮 | 8 | 2 | 9 | 2 | 9 | 2 | |||||||||||||
南陽鎮 | 8 | 3 | 9 | 3 | 1 | 9 | 4 | 1 | |||||||||||
新豐鎮 | 8 | 3 | 1 | 9 | 3 | 9 | 4 | 1 | |||||||||||
三龍鎮 | 5 | 1 | 6 | 1 | 7 | 1 | |||||||||||||
經濟開發區 | 18 | 8 | 3 | 18 | 9 | 3 | 19 | 10 | 3 | ||||||||||
港 區 | 14 | 5 | 2 | 14 | 6 | 2 | 16 | 7 | 2 | ||||||||||
高新區(豐華街道) | 9 | 3 | 1 | 9 | 4 | 2 | 10 | 4 | 2 | ||||||||||
常鹽工業園 | 7 | 3 | 2 | 7 | 3 | 1 | 7 | 4 | 2 | ||||||||||
滬蘇集聚區 | 3 | 1 | 3 | 1 | 1 | 3 | 1 | ||||||||||||
蘇鹽合作園區 | 3 | 1 | 3 | 1 | 3 | 1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