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主持人: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聽大豐區融媒體中心新聞綜合廣播《政風熱線》節目,我是主持人韓曉雨。今天我們邀請到的是區城市管理局副局長 王瑩。王局長,歡迎您,請您先跟聽眾朋友打個招呼吧。
王局長:主持人好!聽眾朋友們,大家好!很高興來到《政風熱線》節目與廣大聽眾朋友交流互動,感謝大家對大豐城市綠化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主持人:我們也感謝王局長的到來。王局長今天將圍繞“提升城市綠化品質,打造生態宜居家園”這個主題,與聽眾朋友進行溝通交流。我們的熱線電話已經開通,83512020,歡迎各位聽眾積極參與,踴躍提問。
王局長,首先還是請您先向我們聽眾朋友介紹一下我們園林綠化工作的相關情況。
王局長:好的。近年來,我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城市為目標,緊緊圍繞城市功能品質提升這一核心任務,錨定“生態宜居、品質為先”的發展方向,系統性推進城市綠色空間布局優化,全力構建層次分明、功能完備的城市綠色生態網絡。在工作推進過程中,始終秉持科學規劃、品質建設、精細管理的理念,以釘釘子精神狠抓各項任務落實,以城市園林綠化事業的持續蓬勃發展為中心,多維度強化園林綠化管理力度,推動綠化養護管理工作步入常態化、精細化軌道,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為市民群眾打造出更加舒適宜人的生活環境。
在品質建設環節,我局始終將質量和品質放在首位,嚴格把控綠化項目建設的各個環節。從苗木選擇到施工工藝,從景觀設計到后期養護,都制定了嚴格的標準和規范。在施工過程中,加強現場管理和質量監督,要求施工單位嚴格按照設計方案和施工規范進行施工,對每一個細節都精益求精。同時,積極推廣應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不斷提升綠化建設的科技含量和藝術水平。
在精細管理層面,我局創新管理模式,對綠化養護工作進行精細化管理,建立日常巡查機制,對養護工作進行實時監督,及時發現并解決養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保證養護質量。建立健全綠化養護質量考核評價體系,實行量化考核和動態管理,對照城區綠化養護百分考核辦法,認真組織考核城區綠化養護工作,實現了養護任務的精準分配、實時跟蹤,確保綠化養護工作落到實處。重點對城區主干道、公園、廣場等區域實施分級養護,依據不同綠地類型、植物種類及季節特點,督促養護單位為城區各類公共綠地量身定制養護計劃,涵蓋澆水、施肥、修剪、病蟲害防治等環節,加大除草頻次,采用人工與機械相結合的方式,及時清除綠化帶內的雜草,保持綠化“顏值”。優化道路綠化帶,根據交通流量和駕駛員視線需求,降低交通道口綠化高度,減少交通安全隱患,為居民的出行安全保駕護航。
在為民服務方面,我局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全力推進綠化提升、“口袋公園”建設、破綠毀綠整治等重點綠化工作,切實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提升市民生活品質。其中,“口袋公園”建設作為我局推進城市園林綠化工作的重要抓手和為民辦實事的重點項目,取得了顯著成效。在“口袋公園”建設過程中,我局堅持因地制宜、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利用城市邊角地、閑置地等空間資源,精心規劃設計,打造出一批各具特色、功能多樣的“口袋公園”。
通過持續不斷的努力,我區園林綠化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目前,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已達1284公頃,綠化覆蓋率提升至41.8%,人均公共綠化地面積達到15.6平方米。這些數字的背后,是城市生態環境的顯著改善和市民生活品質的大幅提升。如今,漫步在城市街頭,隨處可見綠樹成蔭、繁花似錦的美麗景象;一個個“口袋公園”如璀璨明珠般鑲嵌在城市各個角落,為市民提供了就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城市綠色生態網絡日益完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不斷增強,城市的宜居性和吸引力得到顯著提升。
今后,我局將以精細化管理為引領,通過綠地改造提升,設施改善,景觀營造,積極探索城市可持續發展新模式,將公園綠地和城市空間有機融合,以生態綠道串聯城市公園,形成“口袋公園”—社區公園—片區公園三級組團城市公園體系,著力彰顯生態宜居的城市形態。不斷拓展城市綠化空間,推進主體化、全方位、多維度綠化,豐富城市空中景觀,將綠地與功能業態進行互動,不斷豐富綠化內涵,全力推進城區綠化品質提升工作,讓城市更加美麗宜居,讓居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網友來電:近年來城管局在城市綠化方面取得了哪些具體成果?
王局長:市民朋友們,近年來我們始終堅持以提升城市功能品質為核心目標,將城市綠化作為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形象、增強生態韌性的重要抓手,投入了大量精力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在科學規劃引領下,我們致力于完善城市綠色生態網絡,著力構建“點、線、面”相結合的城市綠化新格局。通過重點推進綠化景觀提升、嚴厲整治破綠毀綠行為等一系列專項工作,城市綠色空間持續拓展,生態底色更加鮮明。總結下來,我從三個方面來說明取得的具體成果。第一是道路綠化提質增效,打造綠色生態廊道。我們不僅僅滿足于簡單的植樹種草,而是對主要交通干道和景觀大道進行系統性、高品質的綠化升級。重點實施了工農路、春柳南路、新時代大道等路段綠化工程以及通港大道的綠化提升項目。這些工程注重喬灌草的科學搭配,豐富植物層次與季相變化,精心選用適應本地氣候、兼具生態效益和觀賞價值的鄉土樹種與花卉。不僅顯著提升了道路的視覺美感和行車舒適度,更構建起連接城市各功能區的綠色生態廊道,有效改善了沿線區域的微氣候,吸附了粉塵與噪音污染。第二是街頭游園見縫插綠,拓展市民休憩空間。我們充分利用城市中的零星地塊、邊角地、閑置地等“金角銀邊”,大力推行“見縫插綠、拆違建綠、破硬增綠”的策略。建成和改造了27個口袋公園,目前已全部竣工。這些“小而美”的城市綠色明珠,分布在居民區周邊、商業區附近或交通節點處,有效填補了城市公園服務半徑的空白,為周邊居民提供了便捷可達、環境優美的日常休閑、健身娛樂和社交活動場所。第三是居民小區增綠補綠,共建共享綠色家園。為切實提升居住區的環境品質,我們嚴格把控新建住宅小區的綠化規劃設計環節,要求綠化方案必須符合規范標準,并與建筑布局相協調,確保綠地率達標、植物配置合理,并嚴格按規范組織驗收,據統計。新增小區綠化面積約41.3萬平方米。同時,我們也關注老舊小區的綠化提升,鼓勵和指導有條件的小區進行內部增綠補綠、垂直綠化改造,有效增加了老城區的綠量,美化了居住環境,讓綠色真正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空間。
網友來電:近年來新建或改建了哪些口袋公園,這些公園有什么特色?
王局長:近年來我局牽頭新建、改造提升為民辦實事項目“口袋公園”27個,這些口袋公園不僅為居民提供了休閑娛樂健身的場所,還提升了城市的整體美觀度。比如我們新建了一座體育元素主題公園悅動體育公園,該公園由悅動活力區、親子運動區、多功能運動區、綜合球類運動區等多個區域組成,將體育健身與園林綠化有機融合,配備了籃球場、足球場、健身步道等多種體育設施,同時種植了觀賞植物,營造出優美舒適的運動環境。成為了市民休閑健身的新地標,滿足了市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健身和休閑娛樂需求。去年我們牽頭建成了豐錦府樂享園林,改建了康寧小區、常新路與健康路交界處西南側、常新路與工農路交界處西北側3個口袋公園。這些口袋公園以植物造景打造林下空間,充分利用植物的生長特性和景觀效果,營造出舒適宜人的自然環境。同時,我們因地制宜配建或增設了健身器材,增加了休憩廊亭或座椅,為居民提供了休閑娛樂健身的場所。例如,常新路與健康路交界處西南側的口袋公園,在保留原有綠地的基礎上,合理規劃了新能源汽車充電區域和休息區域,讓居民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時,也能方便出行。
網友來電:2025年城管局在城市綠化方面有哪些新的工作計劃?
王局長:2025年,我局將堅定不移地秉持集約節約原則,緊密結合城區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開展城區綠化品質提升工作,全方位、多層次地提升城市綠化品質與居民生活環境,為城市增添更多綠色生機與生態魅力。
在公園基礎設施升級方面,我們將投入更多精力與資源。公園作為居民休閑娛樂的重要場所,其基礎設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影響著居民的游玩體驗。我們將對城區內各個公園進行全面細致的排查,針對涼亭、廊架、木棧道等基礎設施存在的老化、損壞等問題,制定詳細的維修計劃。選用優質材料,采用精湛工藝,對這些設施進行精心維修與改造,確保其堅固耐用、美觀大方,讓群眾在公園游玩時更加舒心、放心。
城區綠化補植工作也是重中之重。我們將持續開展破綠毀綠專項整治行動,針對城區主次干道行道樹以及公共區域綠化缺株斷檔、黃土裸露現象進行專項治理。在補植過程中,我們嚴格甄選品種、規格、密度與補植路段現有苗木一致的苗木進行種植,確保補植成效和綠化景觀的完整性。從苗木的采購、運輸到種植,每一個環節都進行嚴格把控,確保苗木的成活率,讓城區綠化景觀更加整齊、美觀。
北興路(人民路 - 金豐路)南側綠化建設工作也已按時完工。我們根據該路段的實際情況,制定了科學合理的綠化方案,豐富了綠化層次,打造出一條具有特色的綠色景觀帶,為周邊居民提供更加優美的出行環境。下一步,我局將重點對東郊公園等城區公園的基礎設施進行系統維修,致力于為市民打造更加安全、舒適、美觀的休閑空間。
網友來電:針對破綠毀綠問題,城管局有哪些具體的整治措施?
王局長:針對破綠毀綠問題,我們高度重視,將其視為守護城市綠色成果、維護公共環境秩序的關鍵環節,并采取了一系列強有力的綜合治理措施。
第一,重拳出擊,開展專項整治行動。我們城管局聯合街道社區、小區物業等,組建專項工作組,深入各居民小區(包括恒生世紀城、幸福小區、星河名園、解困房小區等)高頻次、全覆蓋地開展了“毀綠種菜”、“占綠停車”、“違規搭建侵占綠地”等專項整治行動累計20余次,通過集中攻堅,形成強大震懾力,顯著遏制了破綠毀綠行為的蔓延勢頭,維護了公共綠地的完整性和嚴肅性。
第二,源頭預防,深化宣傳教育引導。我們深刻認識到,根治“破綠毀綠”頑疾,提升市民愛綠護綠意識是根本。在整治過程中,我們通過宣傳教育,提高居民對綠化保護的認識,引導他們自覺遵守相關規定。
第三,快速響應,強化恢復補植機制。針對整治行動中清理出的裸露地塊和日常巡查發現的毀綠現場,督促綠化養護單位、小區物業及時恢復綠化補植,確保城市道路、居住小區綠化率不受影響。
第四,著眼長遠,構建長效管理網絡。為防止問題反彈,鞏固整治成果,我們著力于建立健全破綠毀綠長效管理機制,加強日常巡查監管,確保綠化成果得到鞏固和提升。
通過以上“專項整治+源頭宣教+快速恢復+長效監管”四位一體的組合拳,我們有效地遏制了破綠毀綠現象的蔓延,提升了城市綠化環境,保障了城市綠化的持續性和穩定性。
網友來電:在提升城市綠化品質過程中,如何平衡綠化建設與居民需求的關系?
王局長:在全面提升城市綠化品質的進程中,我們深刻認識到,綠化建設絕非簡單的“種樹種草”,其核心目標在于服務市民、提升人居體驗。因此,如何精準把握并有效平衡綠化建設與居民多元化、多層次的實際需求,是貫穿我們工作始終的關鍵命題。我們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通過系統化、精細化的舉措,努力實現生態效益、景觀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
首先,精準把脈民情民意,讓綠化建設“始于需求、成于共識”。我們注重調研居民需求,通過問卷調查、座談會等方式,了解居民對綠化的期望和需求,確保綠化建設貼近居民生活,滿足居民的實際需求。
其次,匠心打造實用與美學并重的綠色空間,實現“功能完善、顏值在線”。我們注重綠化建設的實用性和美觀性,既注重綠化帶、公園等實際功能,也注重景觀的打造,提升城市整體形象。
最后,健全長效管護與共治機制,保障綠化成果“歷久彌新、惠及長遠”。我們注重綠化成果的維護和管理,確保綠化設施持續發揮作用,滿足居民長期需求。通過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加強日常巡查監管,確保綠化品質持續提升。
網友來電:如何通過綠化提升來增強市民的生態宜居感受?
王局長:為通過綠化提升增強市民的生態宜居感受,我們城管局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優化綠化布局,構建便捷生態網絡通過系統性規劃城市綠色空間結構,構建層級分明、互聯互通的城市綠色生態網絡,重點加強居住區與公園綠地的空間銜接,消除服務盲區,確保市民能夠便捷抵達各類綠色開放空間。依托城市道路、水系廊道建設貫通性綠道系統,串聯分散的綠地斑塊,形成覆蓋全域的生態脈絡。合理配置綜合公園、社區公園、口袋公園等差異化綠色空間,滿足不同距離的生態服務需求,使市民能夠更便捷地享受綠色空間帶來的生態福利。
二、豐富綠化內容,激活綠地多元功能在“口袋公園”、小微綠地等項目中融入體育健身、文化休閑等復合功能元素,通過增設智能健身器材、兒童游樂設施、文化展示節點等,將單一綠化空間升級為滿足全齡需求的活力場所。同步完善休憩座椅、無障礙設施等基礎服務配套,提升空間舒適度與包容性,使綠地成為市民日常社交、運動、學習的多功能公共客廳。
三、提升綠化品質,強化精細養護管理按照精細化標準進行綠化養護,加大除草修剪頻次,根據植物特性、季節特點進行施肥噴藥,保持綠化“顏值”,為市民提供優美的居住環境。
四、鼓勵居民參與,培育共建共治意識通過社區活動、志愿者服務等方式,增強居民對綠化建設的認同感和參與度,共同維護綠化成果。鼓勵市民參與占綠毀綠行為舉報,形成專業管理與公眾監督協同的共治格局。
五、建立長效機制,保障生態福祉可持續加強日常巡查監管,實現問題早發現、快處理。確保綠化成果持續發揮作用,為市民提供長期、穩定的綠色空間。
網友來電:城管局在提升城市綠化品質方面有哪些總體思路和規劃?
王局長:提升城市綠化品質不僅是美化市容市貌的關鍵舉措,更是構建宜居生活環境、增強城市生態韌性的核心任務,始終是我們城管局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總體思路方面,我們堅持以生態宜居為根本目標,秉持"以人為本、生態優先、科學規劃、系統治理"的原則,將城市綠化與生態保護、民生改善、文化傳承深度融合。一方面,通過科學分析城市的地理環境、氣候條件、人口分布等要素,合理規劃綠色空間布局,力求實現綠化資源的均衡配置;另一方面,致力于打造多層次、多樣化的城市綠色生態系統,從城市公園到社區小微綠地,從道路綠化帶、河道景觀帶,形成點、線、面有機結合的立體綠化網絡,提升城市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連通性,讓城市在鋼筋水泥間煥發生機與活力。
在具體規劃上,我們制定了系統且詳實的推進方案。在未來幾年內,我們將持續深入推進綠化提升工程,既注重綠地面積的穩步增長,更著重綠化品質和功能的全面提升。大力推進城市綠道建設,串聯公園、景區、居民區等重要節點,打造集休閑游憩、健身運動、生態體驗等功能于一體的綠色慢行網絡,讓市民在綠色廊道中暢享愜意時光。
此外,我們深知,三分種,七分管,加強對現有綠地的維護和管理是鞏固綠化成果的關鍵。為此,我們建立健全精細化的綠地養護管理體系,加強養護隊伍建設,提升養護人員的專業技能和服務意識,確保綠化植物茁壯成長、景觀效果持續優化。我們還將積極開展全民愛綠護綠宣傳活動,鼓勵市民參與城市綠化建設與管理,共同守護我們的綠色家園。
網友來電:聽說“口袋公園”很受歡迎,城管局未來在“口袋公園”建設上有哪些新想法?
王局長:“口袋公園”確實受到了廣大市民的喜愛。未來,我們在“口袋公園”建設上會有更多創新。首先,我們將緊密結合城市的發展需求和市民的生活習慣,因地制宜地規劃建設更多貼近居民生活的“口袋公園”。這些小巧精致的公園,將選址在居民小區周邊、商業區、學校附近等人口密集區域,為市民提供休閑娛樂、運動健身的好去處,讓市民出門就能“見綠、近綠、享綠”。
此外,我們會更加注重主題的多樣性,除了現有的體育元素主題公園,還會打造文化主題、科普主題等不同類型的“口袋公園”,滿足不同市民群體的需求。另一方面,我們會加強與周邊社區的互動,根據社區居民的意見和建議,對“口袋公園”的功能和設施進行優化。比如,增加兒童游樂設施、老年健身器材等,讓“口袋公園”成為全年齡段居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此外,我們還會注重“口袋公園”的生態功能,采用更多本土植物,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態景觀。
網友來電:城市綠化對改善空氣質量有很大作用,城管局在這方面有哪些具體措施?
王局長:您說得非常對,城市綠化對改善空氣質量至關重要。我們城管局在這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具體措施。第一,拓展綠化空間與優化綠化結構。我們會加大綠化植被的種植力度,特別是在城市主干道等區域。增加綠地面積,提高綠化覆蓋率,這是最基礎也是最關鍵的措施。通過規劃建綠、拆違補綠、見縫插綠等方式,持續增加城市綠地面積,特別是公園綠地、防護綠地等生態功能較強的綠地類型。這些植被能夠吸收空氣中的有害物質,釋放氧氣,有效改善空氣質量。第二,科學選種與生態配置。我們會注重植被的選擇和搭配,優先選擇具有較強空氣凈化能力的植物品種。同時,堅持適地適樹與鄉土優先,優先選擇對當地氣候土壤適應性強、抗逆性好、病蟲害少、節水耐寒、養護成本低的樹種,作為城市綠化的“主力軍”,保證綠化成效和可持續性。第三,構建復層立體綠化結構。改變單一草坪或喬木林的簡單模式,強調喬、灌、草、藤的垂直復層配置。高大喬木形成上層冠層,有效降低風速,促進大顆粒物沉降;中層灌木和下層地被則能密集吸附、滯留飄塵。通過合理的植物搭配,形成多層次的綠化結構,提高空氣凈化的效果。第四,強化精細化維護與管理。我們會加強對綠化植被的養護管理,合理進行灌溉、施肥、病蟲害防治、修剪。確保植被健康生長,發揮最大的生態效益。
網友來電:一些老舊小區綠化狀況較差,城管局有沒有針對老舊小區綠化的改善計劃?
王局長:老舊小區綠化狀況不佳是我們關注的重點問題之一。我們城管局已經制定了針對老舊小區綠化的改善計劃。一方面,科學規劃與精準評估。我們會聯合街道社區,對老舊小區的綠化情況進行全面排查,重點記錄黃土裸露、植物退化、違建占綠等問題,了解存在的問題和需求。根據排查結果,制定個性化的綠化改造方案。比如,對于綠化空間有限的小區,我們會采用立體綠化的方式,如在墻體、廊架栽植爬山虎、紫藤等攀援植物,在屋頂實施簡易綠化,增加滯塵降溫層,用植草磚鋪設停車位等,從而增加綠地面積。另一方面,我們會引導居民參與老舊小區綠化改造,通過宣傳教育,提高居民的綠化意識和參與度。鼓勵居民在自家陽臺、庭院種植花草,共同營造綠色家園。同時,我們還會加強對老舊小區綠化的管理,確保改造質量和效果。
網友來電: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土地資源日益緊張,城管局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增加綠化面積?
王局長: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土地資源確實日益緊張。面對這一挑戰,我們秉持“向空間要綠色、向精細要效益”的創新理念,積極探索多元化、立體化、復合化的增綠路徑,致力于在有限甚至“零碎”的城市空間中挖掘綠化潛力,顯著提升綠視率和生態效益。因此我們城管局有信心在有限的空間內增加綠化面積。一方面,我們會精準識別與充分利用城市的閑置空間,我們系統性地對城區內的閑置土地、邊角地、老舊設施拆除后的騰退地等進行全面普查、登記造冊和潛力評估。摒棄“大而全”的傳統綠地思維,優先將這些分布廣泛、可達性高的“小微空間”、“消極空間”轉化為富有活力的“積極綠地”。對這些閑置土地等,進行綠化改造。將這些閑置空間打造成“口袋公園”、社區花園等,為市民提供更多的綠色休閑空間。長遠來看,我們計劃推廣立體綠化技術,如墻面綠化、屋頂綠化、橋體綠化等,將綠化從傳統的平面向建筑的“第五立面”(屋頂、墻面)和基礎設施(橋梁、擋墻、護欄)延伸,是破解土地困局的戰略方向。通過在建筑物的墻面、屋頂、橋體等部位種植植物,增加綠地面積,提高城市的綠化覆蓋率。此外,我們還會創新道路綠化空間利用模式,加強城市道路綠化帶的建設,充分利用機非隔離帶、中央分隔帶、人行道樹池、道路轉角島頭等一切可用空間,采用狹長型、立體型的綠化設計,在有限的道路空間內增加綠化面積。同時,我們會注重綠化植被的選擇,選擇適合高密度城市環境、具有“占地少、綠量大、生長快、抗逆強、管護省”特性的先鋒植物品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網友來電:在城市綠化養護方面,城管局有哪些措施來確保綠化植被的健康生長?
王局長:城市綠化養護是確保綠化植被健康生長的關鍵環節。我們城管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加強綠化養護工作。首先,我們會建立健全綠化養護管理制度,明確養護責任和標準,加強對養護單位的監督和管理。其次,我們會定期對綠化植被進行巡查和監測,及時發現和處理病蟲害、干旱等問題。對于病蟲害防治,我們會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合的方法,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保護生態環境。此外,我們還會根據不同季節和植物的生長需求,合理進行澆水、施肥、修剪等養護工作,確保綠化植被的健康生長。同時,我們會加強對養護人員的培訓和管理,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和服務水平。
主持人:好的,特別感謝王局長今天蒞臨《政風熱線》直播間,與聽眾朋友進行交流。
各位聽眾,本期的《政風熱線》就到這里,我們下期再見!